來源: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日期 :2025-08-22 17:13:00 瀏覽量 :0
夏 令 營
海交館之友·Day3
瓷間煙火味
“海交館之友”夏令營第三天,陽光依舊明媚,經過前兩日的相處,小營員們逐漸變得熟絡,出發的路程上滿是爽朗歡樂的笑聲。
今天,大家變身“小小品瓷官”,全心投入一場場融合味覺與陶瓷用具的“硬核”體驗:藥茶香韻悠長,宋代點茶風雅盡顯,傳統面線的手藝在指尖流轉,古法醬油濃縮著時光的精華......每一個體驗瞬間,都鐫刻著他們的成長與蛻變。
現在,就跟隨小編的鏡頭,一同走進充滿能量的夏令營Day3,感受這“瓷”獨特的傳承與活力吧~
陶罐里的解暑藥香
——第一站 晉江五店市
小營員們穿梭在閩南與南洋風情交融的建筑間,抬眼就撞見不少陶瓷“小驚喜”——屋脊上碎瓷片拼出的剪瓷雕、番仔樓下的陶瓷滴水獸,精致得讓人忍不住“哇”出聲。
進了古厝,瓷壺里飄出萬應茶的藥香,這可是閩南傳統“降暑神器”。“為啥有藥香呀?”小營員們圍著講解老師,滿是好奇地琢磨起來......
博物館里的陶瓷密碼
——第二站 晉江博物館
前一天剛探訪過陶瓷誕生的窯址,今天小營員們便走進晉江博物館,與收藏其中的陶瓷展品相遇。展柜中的瓶瓶罐罐看似樸素,但在講解員的指引下,大家接連解鎖了藏在瓷罐上的“密碼”——獨特的花紋、別致的造型,原來這些珍貴的“中國制造”,曾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活動室里,宋代點茶體驗超有意思!小營員們先舀一勺茶粉放進陶瓷茶盞,注入熱水,拿起茶筅前后勻力攪開——看!茶水開始冒泡了,細密的泡沫混著茶香,大家端起茶盞聞一聞,“哇~茶好香!”趁著黑釉茶盞里的水溫還未褪去,營員們開始調膏、繪制茶百戲,茶香混著瓷的溫潤,抿上一口,滿嘴都是千年前宋人生活的風雅趣意。
從泥土到餐桌
——來旺良品堂閩南古早味傳承基地
“面線糊常見,可誰知曉它咋做的?”在傳承基地里,小營員們見識到了許多閩南民俗老物件,陶碗帶著閩南傳統的溫度,靜立于角落的桌上。大家品嘗了傳統小吃風吹餅,還上手體驗閩南面線的手工制作——揉捏搓條、拉抖成絲、晾掛曬干,一步步下來,大家忽然懂得:陶瓷器皿里裝的不僅是吃食,更是鄉愁。手藝人的“慢工出細活”,恰如陶碗焐熱的煙火氣,藏著一方水土的溫度。
體驗結束,營員們還得到了一份滿懷家鄉風味的面線,可以帶回家烹飪,舀一勺熱乎面線糊,倒進家里的陶瓷小碗中,撒上一點千年前遠道而來的胡椒粉,一碗古早味閩南美食就成啦!
“醬”就好
——小浯塘古法醬油釀造基地
宋元時期的遠航商船上,醬缸總被小心翼翼碼在貨艙里。醬缸厚厚的陶壁鎖住手工醬菜的鮮咸,這不但是對抗壞血病的秘密武器,是航海人的生存智慧,更給漂泊海外的海員添了份家鄉食物的踏實滋味。
在醬油釀造基地,小營員們當起“選豆小能手”,還親手體驗到打醬油的樂趣。原來傳統醬油要經選豆、蒸煮、制曲、發酵、曬露,每一滴醬油都在陶缸里“慢慢發酵”,濃厚醬香里藏著時光釀出的精華。小小品鑒官們,都嘗到了這份“醬心獨具”的美好~
這一天,我們在陶瓷與生活間穿行:它是建筑上的裝飾,是茶盞里的風雅,是盛著鄉愁的器皿,更是醞釀滋味的容器。原來陶瓷從不是冰冷的工藝,而是帶著煙火氣的生活本身,藏著一方水土的記憶與溫度。
“海交館之友”日記還有什么精彩片段呢?讓我們期待下一篇......
編輯 | 林瑩敏
二審 | 吳秋雯
三審 | 陳穎艷
官方微信服務號
科普微信訂閱號
新浪微博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Copyright ? 版權所有
閩公網安備350503020004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