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日期 :2018-01-18 15:33:43 瀏覽量 :233
【陶熏爐】
【瑪瑙琉璃珊瑚珠飾】
【陶胡人俑座燈】
【西村窯青釉彩繪花卉紋碗】
“連天浪靜長鯨息,映日帆多寶舶來。” 在二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不管時代風云如何劇變,廣州始終在“海上絲綢之路”中發揮著樞紐作用,長盛不衰。即使在閉關鎖國的歲月里,廣州依然以寬闊的胸懷接納著八方賓客和外來文化,并努力從中汲取營養,使千年羊城不斷展現出歷久彌新的動人魅力。
【廣彩描金徽章紋湯盤】
【廣彩徽章花卉紋大啤酒杯】
【廣彩籃彩描金外文盤】
【廣彩描金徽章紋花口形茶杯、托碟】
【廣彩開窗西洋人物圖茶壺】
廣州自秦漢以來一直是嶺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同時也是中國連接海外世界的主要門戶。秦漢時期,番禺(今廣州)因港而興,迅速崛起。南越國建都于此,努力發展海外貿易。漢武帝積極經營,使廣州成為聯接南海、西亞諸國的南中國第一大港。
隨著唐代“廣州通海夷道”的開通,廣州港的地位日趨重要。唐開元年間,中央政府率先在廣州派駐市舶使,專轄海外貿易;宋代在廣州首設“市舶司”,保持了港城的持續繁榮。頻繁的商舶往來、“蕃坊”的設立及外來宗教的傳播,使隋唐宋元時期的廣州成為了一個中外客商云集、外來文化多元發展的東方大港。
【清青花開光廣彩人物圖海棠形瓶】
明朝把廣州指定為專門與東南亞及印度洋地區國家進行官方“朝貢貿易”的唯一港口。1683年,清朝在廣州等地設立了四個海關。1757年,清政府規定外國商船只能在廣州進行貿易。從此,廣州獨攬海外貿易,直到鴉片戰爭才被打破。“一口通商”政策使廣州成為中國海外貿易的唯一合法口岸,同時也是東西方文明的主要交匯點。
【象牙雕人物名片盒】
【象牙雕人物紋胸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