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日期 :2018-10-08 16:11:10 瀏覽量 :731
上海博物館與浙江省博物館在文物科技鑒定與保護修復領域一直是同行中的佼佼者。為增進館際交流與合作,促進本館文物保護修復業務水平的提高,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特邀請上博與浙博的兩位專家分享交流他們的研究成果。歡迎各位同仁、朋友和愛好者們屆時到我館參與講座與交流。
講座交流會安排
熊櫻菲
講座題目:中國古陶瓷釉彩的科學分析與鑒別
樓署紅
講座題目:館藏陶瓷文物的保護與修復
時間:2018年10月10日 上午9:00-12:00
地點: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主體樓二層學術報告廳
熊櫻菲簡介:
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工程碩士,研究館員。上海博物館文物保護科技中心副主任,《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編輯部主任。
1991年起進入上海博物館,長期從事中國古代陶瓷、青銅、玉石等文物材料的分析工作。是“古陶瓷完整器的元素成分無損分析方法研究”、“清代官窯青花及相關高溫顏色釉的元素成分分析研究”、 “龍泉青瓷及相關產品的科技研究” 、“低能毛細管X光透鏡的研制及其應用于明清官窯釉上彩瓷器彩料的研究”、“越窯瓷器的熱釋光特性及其元素成分分析研究”、“博物館文物保護關鍵技術研究”等國家文物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上海市文管會、上海市科委課題的主要負責人;參與行業標準“可移動文物病害評估技術規程——瓷器類文物”、“進出境文物管理及古陶文物檢測重要標準研究”的制定等工作;擔任上海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碩士專業等導師,《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巖礦測試》期刊編委。目前是中國古陶瓷學會等的會員,上海市科學技術史學會理事、副秘書長,上海市古陶瓷科學技術研究會理事,上海市硅酸鹽學會分析與測試專委會委員。
樓署紅簡介:
浙江大學計算機應用專業工學學士,浙江省博物館研究館員,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
1992年進入浙江省博物館工作,2001開始從事陶瓷文物保護修復工作至今,曾參加全國古陶瓷培訓班、中意合作文物保護修復培訓班,并在上海博物館文保中心古陶瓷修復進修實習。多年來曾保護修復館藏或出土的陶瓷、飽水木質、彩繪泥塑等文物百余件;主持并完成國家一級文物--臨安市文物館藏水丘氏墓出土越窯青瓷、瑞安博物館藏龍泉青瓷等瓷器類保護修復項目;先后承擔“唐五代越窯青瓷保護修復研究”、“南宋髹漆陶器標本的保護研究”、“青銅器表面‘黑漆古’及其腐蝕機理的研究”等浙江省文物保護專項課題;參與“全國館藏文物腐蝕調查”、“浙江省博物館館溫州白象塔彩繪泥塑搶救性保護修復項目”、“大型飽水木質文物真空冷凍干燥脫水定型研究”、“蕭山跨湖橋遺址出土獨木舟及木構件的脫水定型保護”、“余杭茅山出土獨木舟的脫水定型保護”等多個保護項目與科研課題的相關保護修復與研究工作;曾多次為浙江省內博物館編制陶瓷類保護修復方案;曾多次擔任全國陶瓷文物保護修復培訓班的任課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