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日期 :2022-05-09 15:12:25 瀏覽量 :380
“海者,閩人之田也。”
自古以來,
泉州人便與海結下了不解之緣。
耕田需要農耕工具,
耕海也有討海工具。
在這個歌頌勞動的節日里,
讓我們一起扒一扒藏在海交館里的討海工具,
感受漁人的勞動智慧!
01
蟶梳
蟶梳是灘涂養殖中用來耙蟶埕的工具。即將翻起的埕土耙細,把泥塊搗碎耙平,使土質細膩柔軟。
02
耙抔
耙抔是灘涂養殖中用來平埕的工具。用耙抔將埕表土壓干抹光,操作時先重后輕,由埕兩邊往中間壓,使埕面穩定光滑,表土才不易被風浪或潮水沖刷流失,利于蟶苗、蛤類鉆穴。
03
土馬
土馬顧名思義就是在泥土中滑行的馬,由一塊狹長的木板做成,面可放魚筐,也可放干糧等物品,又叫小滑橇,是漁民用于滑行于廣闊的灘涂中拾貝捕蟹的重要工具。
04
捕蛤工具
這是一種古法的捕撈蛤類的工具,用齒耙將泥土帶蛤翻起,還不會破壞灘涂環境。
05
鰻簍、鰻叉
鰻簍:人們利用鰻魚喜歡躲藏的特點,將鰻簍放進河中時,鰻魚會因為驚動而四處游動,這時候,只要將鰻簍的口對著鰻魚就可以進行捕撈。
鰻叉:由于鰻魚身體非常光滑,而且喜好在躲在洞穴與泥巴里,因此非常難捕撈。這時候,鰻叉就派上用場了,鰻叉上設置有倒刺,能夠固定鰻魚防止它掙脫。
編輯:孫婉琳
二審:吳秋雯
三審:陳穎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