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日期 :2022-04-12 14:15:24 瀏覽量 :297
1271年夏天,一位名叫雅各的意大利猶太商人冒險遠航來到泉州,他說:“來這個城市的商人那么多,有法蘭克人、薩拉森人、印度人、猶太人,還有中國商人,以及來自該省鄉(xiāng)鎮(zhèn)的商人。一年到頭,它都像一個巨大的交易市場,因而在這里你可以找到來自世界遙遠地方的商品。”除了貿(mào)易外,你可能想象不到有一些人專門來泉州紋身。
┃ 閩越人有斷發(fā)紋身習(xí)俗 ┃
紋身的起源很早,在原始社會就曾經(jīng)廣為流行。紋身與圖騰崇拜都是作為部落的標(biāo)記。《淮南子》載:我國古代江南崇拜龍圖騰的吳越人,“紋身刻畫其體,納墨其中,為蛟龍之狀,以入水蛟龍不能害也”。斷發(fā)紋身是閩越人的習(xí)俗,《漢書·嚴助傳》云:“(閩)越,方外之地,劗發(fā)紋身之民也。”
┃ 紋身故事一:遠道而來的印度人 ┃
宋元時期,泉州的紋身技藝出眾,許多外國人前來紋身。馬可波羅說,有許多印度的富人到刺桐城,其目的是為了紋身。因為泉州城的紋身技師以人數(shù)眾多,技藝出眾,馳名中外。
泉州與印度貿(mào)易頻繁,印度商人經(jīng)常到泉州。馬可波羅說:“印度一切船舶運載香料及其他一切重要貨物,咸蒞此港。”泉州商人也經(jīng)常到印度,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圖泰說,他看到一艘滿載貨物的船從泉州開往印度。
┃ 紋身故事二:泉州紋身回國后受人尊重 ┃
元朝汪大淵所撰《島夷志略》亦有記載。“三島”條中云:“男子嘗附舶至泉州經(jīng)紀,罄其資囊,以紋其身。既歸其國,則國人以尊長之禮待之,延之上坐,雖父老亦不得與爭焉。習(xí)俗以其至唐,故貴之也。”可見,當(dāng)時外國人斥巨資在泉州紋身,或許是因為泉州紋身師傅技藝高超,所紋花式更為美觀,且回國后,被他們國家的人“以尊長之禮”厚待。
參考資料
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藏宗教石刻精品.北京:海洋出版社,2020
朋朋哥哥等著.千年泉州港.北京: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2020
泉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外國人在泉州與泉州人在海外[M].福州:海風(fēng)出版社, 2007
編輯:魚魚
二審:西西
三審:陳穎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