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日期 :2021-10-26 15:50:01 瀏覽量 :241
元釉里紅纏枝蓮膽式瓶
此件文物為國家一級文物,1977年出土于原泉州農業機械廠附近工地。
瓶口徑5.8、腹徑7.4、底徑4.9、高14.5厘米。敞口,折沿,微縮頸,微垂腹,高圈足。頸上部是一圈的蕉葉紋,下部至腹部飾纏枝蓮,下腹部飾覆蓮紋,紋飾呈淡紅色。通體青白釉,不及足底,釉色灰暗,胎灰白色,胎質細膩。
該瓶采用釉里紅線繪的裝飾方法,釉里紅紅彩發色不均勻,呈灰黑色里透紅。其胎、釉及器型等都具有比較明顯的元代晚期特征,紋飾簡單,布局錯落有序,顯得疏朗明了,風格與元末景德鎮等地出土的釉里紅瓷器紋飾風格相近,所以將其年代定為元末。
釉里紅瓷器由于氣氛要求嚴格,燒制難度較大,目前在國內外總體來說發現的不多,是與元青花一樣稀少的瓷器品種。即使這樣,在“海上絲綢之路”所經的地方仍然能夠發現其蹤影,在菲律賓出土了一批元代釉里紅瓷器。這說明了釉里紅瓷器曾作為外銷瓷而遠銷海外,所以在作為海外貿易大港的泉州發現該時期的釉里紅瓷器也就不足為奇了,這也從另一側面說明了當時泉州港重要的歷史地位。
參考文獻:傅恩鳳,《元末明初釉里紅纏枝花卉紋膽瓶》,《東方收藏》2014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