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日期 :2021-07-27 10:03:48 瀏覽量 :4132
泉州申遺總展示館
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mào)中心
開館時間:2021年7月27日(長期開放)
展覽地點:泉州海交館主體樓一層
一
中國 宋元 海洋 泉州
圖2 序廳
宋元時期
中國東南沿海有一座繁忙的城市
它的港口停滿了世界各地的海舶
遠遠望去
帆與帆在海面上輝映日月
壯哉后面藏著怎樣的魔力
它們?yōu)楹尉墼谶@座
以刺桐(泉州別稱)為名的城市
這座城市有何魅力招徠遠方客人
二
淵源
繁榮時代的人民何其幸運
宋元世界海洋商貿(mào)中心的泉州人
在街巷、碼頭或悠閑或忙碌
與萬國貨品擦肩而過
圖4 城磚等
宋元泉州“中國海洋商貿(mào)中心”的名號
不是憑空而來
她歷經(jīng)了多少代人的拼搏與血汗啊
你看,唐宋元的城磚
上面有古代中國人記錄的字
唐“府衙子城”
宋“嘉定三年修城官磚”
元“元年譙樓造”
它們歷經(jīng)百年滄桑
要告訴我們一座城市的積淀
絕非以世紀為單位
而是綿延不絕的萬古事業(yè)
圖5 陳夫人墓志碑
再看,一塊墓志上寫著
唐代泉州百姓
一位陳姓夫人家庭
“刳(kū)舟剡(yǎn)揖,罄家浮海”
以海為生為家的生活
官家、人民都為這座城市敲打著基石
“招寶侍郎”“錢幣制造中心”等文字
來之不易
(注:招寶侍郎是人們對唐五代泉州刺史王延彬的一個稱號。五代十國,泉州被指定為閩國錢幣制造中心。)
圖6 泉州航標塔 碼頭與洛陽橋展示場景
航海是一件冒險又漫長的活動
海外的人歸航時
看到屹立山頭的姑嫂塔、六勝塔時
便知道已是故鄉(xiāng)
迎過海舶水運的接力棒
石湖碼頭、江口碼頭、洛陽橋、安平橋
繼續(xù)輸送著來來往往的物與人
這些石頭建筑
得益于財富的積累、群體合力的打造
它們與城區(qū)和中國更廣大的腹地聯(lián)系起來
圖7 針路簿
為了更好保持中國與海外的聯(lián)系
一代代舟師也在用生命、危難、兇險
建造著中國與世界聯(lián)通的航線
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在
一個叫“針路簿”的本子里
泉州舟師用這樣的本子便裝下了整個世界
三
繁盛 產(chǎn)地
圖8 迎蕃貨
眾人抬著百貨
一群舉旗、敲鑼、打鼓的人哄抬著氣氛
中外的商人、官員、百姓們興高采烈
因為城里又發(fā)生了一件大事
新的一批海外珍寶到貨了
人們沉浸在歡樂的“迎番貨”場景里
好像過年一樣熱鬧
這里的商業(yè)氛圍非常火熱
圖9 漲海聲中萬國商
宋元時期的外國人來到泉州
“行走在刺桐城的大街上”
“可以找到來自世界遙遠地方的商品”
這里“商店數(shù)目比世界上
任何城市的商店都多”
“道路上都擠滿了運貨的馬車和貨車”
停泊的船“比任何一個港口看到的都要多”
它就仿佛是“整個世界的一座城市”
“一座極大的貿(mào)易城市”
圖10 泉州宋船剖面 外銷瓷展品
海外商品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泉州
它們中的一大部分乘坐
中國泉州制造的海船而來
泉州船的水密隔艙結(jié)構(gòu)
既便于儲存貨物
也能防止某個船艙破損后
造成整艘船的沉沒
此船也在向外輸送著宋元的“中國制造”
磁灶窯產(chǎn)日用品遠達東非
德化窯外銷瓷規(guī)模宏大
外地的景德鎮(zhèn)窯、建窯、龍泉窯等各色產(chǎn)品
也都集聚泉州銷往世界
圖11 宋三司布帛尺 絲綢
宋官家的三司布帛尺
不知丈量了多少布帛
泉州以及中國各地產(chǎn)的綢緞曾享譽世界
“刺桐一帶可以擁有的一切商品中,
最高級的、最好的則是各種顏色的絲織品,
其中又數(shù)絲織和鑲金的衣服為佳”
一片片遺留至今的宋代布帛殘片
是否還能窺見宋人的奢侈與精巧
圖12 鐵渣標本
泉州還是重要的冶鐵產(chǎn)地
各地的鐵渣標本雖貌不驚人
卻也隱藏著古代商貿(mào)業(yè)的熾熱
泉州曾將自產(chǎn)的鐵制品不斷運往異國他鄉(xiāng)
為世界人民帶去了豐富的商品
“南海1號”便是泉州的船
它里面寫滿了泉州商貿(mào)業(yè)的秘密
圖13 南海1號出土物
產(chǎn)業(yè)能力、貿(mào)易輸出能力和海洋貿(mào)易
相輔相成不斷琢磨著這座邊陲小城的基因
今天的泉州人依然記得“愛拼”的奧秘
四
管理體系
圖14 九日山
是城市影響了人
還是人改造了城市
泉州一座叫“九日山”的摩崖上
寫滿了宋代官員對
發(fā)展城市商貿(mào)業(yè)的渴盼之情
他們把想說的話刻成字
告訴山上的石頭
希望來往泉州的海舶順風順水
祈禱海神們保佑商人水手
圖15 市舶司遺址出土物
墓志上的市舶司任職者
官員們還專門成立了
管理海外貿(mào)易的機構(gòu)市舶司
文物碑刻里便寫了不少相關(guān)任職者的名字
如趙汝適、郭晞宗、亦黑迷失、傅自修
泉州市舶司遺址里出土的
瓦當、磚塊、青白瓷、醬釉器
是否見證過官衙里的繁忙景象呢
總之,這些人守護、管理著泉州的海洋貿(mào)易
圖16 媽祖木造像與德濟門出土文物
國家繁榮
也促進了中國文化的傳播
源起于閩南的媽祖文化
伴隨著民間信仰、商人群體和國家意志
流播到世界很多地方
泉州天后宮甚至因此成為
世界媽祖信仰的傳播中心
也是宋元南部商業(yè)區(qū)的地標
五
國際都市 多元社會
圖17 宋代木貨牌簽 香料
從非常細小的地方
我們便能發(fā)現(xiàn)一座城市的巨大
宋代船艙里標記貨物的木牌簽
一直保存到了今天
這些牌子上寫著
南家、南家記號、啞哩、安郡、河郡等
啞哩或許是一個阿拉伯人的名字
南家、安郡、河郡
或許與泉州城的趙皇族相關(guān)
那個時代,各個族群、各色人種
都參與到泉州的商貿(mào)業(yè)中
圖18 南外宗正司出土“官”字磚等
設于泉州的南外宗正司
專門管理著遷居泉州的皇族
這個群體極大刺激了泉州的貿(mào)易與消費
寫有“官”字的磚
寫有“宗廚”的瓷片
不正是該機構(gòu)的明證嗎
以及出土的器具殘片上的
允、叔、仲、彥、宗、崇等墨字
不正是趙宋皇族的輩份嗎
他們是泉州商貿(mào)業(yè)的一部分
圖19 開元寺飛天場景及石塔出土物
經(jīng)濟繁榮影響學院、寺廟發(fā)展
學院、寺廟又反過來服務經(jīng)濟
學子、僧侶們對城市的進步也有貢獻
發(fā)生在中國的海洋商貿(mào)業(yè)奇跡
甚至還帶來了多元文化的格局
這樣的格局在一個佛教寺廟里也有反饋
著名佛剎開元寺內(nèi)
竟藏著包含印度文化的石刻造像
它斗拱上的飛天樂伎甚至融合了
中國飛天、印度妙音鳥
和歐洲安琪兒多種造型
真乃世間一大奇觀
圖20 潘總領(lǐng)石碑
宋元時期,這里甚至建造有六七座清真寺
保留中世紀風格的蒼綠色的清凈寺
今天依然點綴在泉州古城
紅磚古厝的獨特色彩里
為這里增添了不少童話滋味
中阿混血后代艾哈瑪?shù)?/p>
在這里任職的阿拉伯-波斯人潘總領(lǐng)
也依然醒目寫在博物館的碑刻上
圖21 多元文化
這里甚至有世界上僅存的
淵源于波斯摩尼教(明教)的
創(chuàng)始人石雕造像
基督教文化在此還幻化成中國刺桐風格的
結(jié)合或天使或華蓋或蓮花的多種造型
印度泰米爾文石刻上則記錄著當初
建立印度神濕婆寺廟的信息
如此眾多的多元文明聚集在泉州
這里的人們早就習以為常
可見,中國濱海的這座城市是
世界文化和諧共處的載體與標本
六
交流 互鑒
“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mào)中心”史跡
展現(xiàn)出歷史上
不同海域﹑不同國度﹑不同宗教﹑不同族群
穿越時空阻隔和諧共存一城的
物質(zhì)和精神遺產(chǎn)
今天仍真實存在于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
她既以風檣鱗集的國際性港埠
承載著海洋商貿(mào)的奇跡
也以多元共生的文化景觀
創(chuàng)造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典范
她書寫了古代中國與世界
交互影響的歷史記憶
也為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前行之路
帶來那來自歲月深處的
思索、智慧與啟示……
歡迎您來泉州!
歡迎您參觀泉州申遺展示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