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 日期 :2018-10-11 15:39:39 瀏覽量 :894
9月13日至11月23日,264件中國文物將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國家博物館展出。名為“華夏瑰寶”的主題展覽,其中有27件展品來自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泉州帶去的,究竟是怎樣的寶貝,有資格和新時器人面魚紋彩陶盆、秦朝兵馬俑、漢代金縷玉衣這些歷史教科書里大名鼎鼎的文物同臺展示呢?原來泉州人“打”的是“親情牌”。
在展覽里穿越時空,也是在見證人類探索世界的歷程。泉州展品27件中,文物有10件,輔助展品17件/組, 包括伊斯蘭教石刻、泉州灣宋代海船、銅錢、象棋子、木牌簽、鄭和船隊船模、瓷器等。其中有元代伊斯蘭教石刻5件,一級文物3件。他們分別是1930年泉州東門城垣出土的石墓碑,1948年泉州通淮門外津頭埔出土,以及1978年泉州市區東魯巷出土的阿拉伯文石擋垛。“石擋垛”是墓的石構件,上面都刻著阿拉伯語。
與沙特工作人員探討策劃事宜
來到沙特展出,主辦方希望通過這些雕刻著古老阿拉伯語的墓碑石刻,吸引當地參觀者的眼球。阿拉伯國家的先人就已經到達過中國東方的熱土,并且安息在那里。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的策展人員也在當地國家博物館發現了沙特早期的墓碑,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據悉展覽尚未開始,就已經有沙特當地一處新建的文化中心擬邀請文物巡回展出。
與沙特工作人員交接展品
赴沙特布展的泉州海交館研究員介紹,在泉州出土的墓碑,不僅僅是有阿拉伯語的,也有阿拉伯語和漢語同時出現在一座墓碑上的。此次在沙特,這塊墓碑以拓片的形式展出。展覽現場還可以看到古時阿拉伯人在泉州的墓葬形制復原造型、泉州福船造型模型,以及航海家鄭和的船隊船模。
2016年12月20日至3月20日,中國國家博物館曾舉辦過一場“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展。為進一步推動中沙兩國文化交流,此次“華夏瑰寶”展,是作為兩年前展覽的回訪展。展覽展品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等全國十三家文博機構。“華夏瑰寶”系列展覽曾在印度、匈牙利、羅馬尼亞、卡塔爾、秘魯等地展出,累積參觀觀眾達到百萬人次,此次是中國文物首次大規模赴沙特展出。
布置船模
展覽以歷史發展為順序,展出自新石器時代至清代的精美考古遺存及傳世珍品。將分為“文明伊始與禮制建立”、“一統盛世、鞏固與發展”、“包容多元的對外交往”、“商業萌芽與海洋貿易”、“宮廷氣度與宮廷藝術”五個部分,旨在進一步推動中沙兩國文化交流。
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國家博物館珍藏的石刻,上面的文字很優美,可以與泉州的伊斯蘭教石刻對比欣賞。
文字引自海峽都市報